Brain Future | 脑科学与脑技术创新大赛持续报名中!
脑科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成果转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极富魅力也充满挑战,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的科技发展领域。在向“长命百岁,健康百年,优质生活”目标驶进过程中,我们需要科技力量的保驾护航,用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脑疾病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现、社会压力导致应激性精神疾病等重重危机,也用以破译大脑信息处理与神经编码的原理,构建高性能神经拟态计算和人机交互界面,指引人工智能稳步发展。因此,为共建脑与健康、类脑智能等交叉学科的人才供给体系新坐标,不断认识和挖掘脑科学与生命健康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传递当今脑/健康/智能研究的新概念、新课题、新声音,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简称“神经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理学会自主神经专业委员会(简称“自主神经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脑未来 (Brain Future) :脑科学与脑技术创新大赛”报名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将采用“提案+演讲”的比赛形式,以脑科学相关领域为比赛方向,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即日起,报名正式开启,欢迎各校师生踊跃报名参与!
大赛分为提案初筛(5-7月)和线下复赛(8 月)两个部分。部分优胜者将获邀参加协会报告,并获得相应现金奖励;另可获取优秀科研院所实习深造机会,与专家指导组教授深入交流与择优推荐机会。
大赛目的:通过启动全国脑科学大赛,我们致力于聚合青年一代学子的锐气与担当,在资深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一段科研成长之旅;激发新一代创新科研的潜能,更新未来形势的认知,达成研产一体的共识,切实传承和发扬“坚持信念、百折不挠,回馈社会”的科学家精神。
一、比赛方向
参赛者可围绕认知与行为的大脑工作原理/脑疾病机制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脑机融合智能,及其他脑科学相关领域细分方向展开。
二、面向人群
全国热爱脑科学的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在读硕士研究生,未来致力于从事脑科学、生命健康、生物科技等领域研究的学生,专业不限。
三、赛程安排
(一)报名
报名参赛者需提供报名表基本信息,以及一份项目提案(限500字)。
(二)初筛
指导组专家依据项目提案,考察参赛者的对脑科学的理解以及项目介绍能力。
(三)大赛培训
1、大赛组委会,制定研究方向;
2、邀请多位脑科学专家,每人负责指导1-3位复赛选手,根据提案研究方向规划课题和指导复赛演讲。
(四)全国大赛(2天)
1.复赛前,将有线下专家组一对一指导与海报展示;
2.比复赛时,选手进行现场宣讲,邀请各地脑科学专家评审,线上观众投票。
(五)培训提升
针对通过复赛的学生,继续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培训,以便在年会报告上,更好的展示本次比赛对参赛者学生能力的提升。
(六)国际会议展示交流与颁奖典礼
由国际知名教授进行指导,科研思路与眼界的极限拓展,发出脑科学研究/产业化的最新声音。
四、时间安排
活动启动 5月20日
报名 5月20日-6月30日
初筛 5月20日-7月8日
复赛名单公示 7月24日
复赛培训指导 7月25日-8月15日
活动复赛 8月15日-8月17日
年会培训指导 8月15日-9月15日
年会报告 9月15日
五、专家名单
大会主席:
樊建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秦 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秘书长
张 旭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王 韵 北京大学
大赛执行主席/筹备组组长:
王立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大赛筹备组成员:
王玉田 深圳理工大学(筹)
韩明虎 深圳理工大学(筹)
毕国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孙坚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徐富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张志珺 深圳理工大学(筹)/东南大学
已确定指导专家与评委:(更多专家正在确认中)
陈良怡 北京大学
陈晓春 福建医科大学
谌小维 陆军军医大学
杜久林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段树民 浙江大学
方 方 北京大学
胡志安 陆军军医大学
黄志力 复旦大学
蒋 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焦建伟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李澄宇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李路明 清华大学
李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
李晓明 浙江大学
李毓龙 北京大学
刘 力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刘 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罗敏敏 清华大学
潘秉兴 南昌大学
苏国辉 暨南大学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
夏 军 香港科技大学
谢俊霞 青岛大学
徐 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
徐天乐 上海交通大学
徐广银 苏州大学
杨振纲 复旦大学
张 晨 首都医科大学
张 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海林 河北医科大学
张玉秋 复旦大学
郑加麟 同济大学
周嘉伟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六、比赛奖励
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奖项待定。所有参赛者都可获得组委会出具的参赛证明,获奖参赛者可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部分优选者将获邀参加神经科学学会报告(含颁奖礼),知名教授实验室学习机会。
七、活动报名
准确填写报名表的三类信息:学生基本信息与联系方式、学生获奖情况与科研经历成果、以及拟参赛题目与摘要。(报名表附件请点击链接)
八、参赛须知
1、本次大赛不对参赛选手收取任何费用。参加复赛的参赛者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2、凡报名参赛者,即视为已充分了解大赛规则及条款,且愿意完全遵守各项规定。
3、参赛者不得违反大赛规定,所提交的相关材料不得存在抄袭、盗用等不法现象,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或追回奖金。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等情况的一切责任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
4、参赛选手完全本着自愿原则参加本次比赛,如对大赛有异议,及时与大赛组委会联系沟通或选择退出比赛,但无权要求更改比赛规程或赔偿因参赛所发生的任何费用。
5、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大赛正常进行的,主办方有权对赛程作相应调整或终止比赛。
6、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九、活动咨询
邮箱咨询:flhs-edu@siat.ac.cn
电话:13724339069/18127060065(李老师/董老师)
主办单位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
中国生理学会自主神经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
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
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
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协办单位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