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优青|脑所/深港脑院与生命健康学院诚邀您的加盟!

17. February 2022
by 人事助理

海外优青 人才招聘

一、脑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脑所”)于2014年11月16日揭牌并在2016年11月19日正式去筹成立。

脑所定位于脑认知神经基础、非人灵长类脑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建立及脑疾病机制与治疗新策略研究,以脑科学研究新技术、脑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与服务为需求牵引,将应用基础研究的研发能力在深圳生根,促进自主创新与国家生物产业需求有机结合,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共享开放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加强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力度,实现脑科学前沿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贡献。

目前,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所正牵头建设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

在深圳市政府和光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脑所积极推动建设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已获政府投资近1亿元。脑创中心围绕“跨物种模式动物制备与服务”、“脑图谱解析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脑疾病基因与药物治疗技术与应用”、“认知健康与发展评估技术研发与应用”、“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五个方向,以“痛点思维、创新驱动、服务民生”为宗旨,以“企业提问,机构答卷”的“创新、创投、创业,三创合一融合发展”为模式,打造“脑科学-脑技术-脑健康-脑智能-脑康复”全链条的产业生态链。

脑所目前有副高及以上职称69人,研究领域涉及神经生物学、化学、生物物理学、医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博士以上学历员工162人,整体人员规模达500余人。脑所自成立以来,获批国家省部地方各级项目超450项,获批金额超6亿元;共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JCIPNAS 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SCI论文270余篇,申请专利700余项,获授权专利200余项

 

 

二、中心设置及研究特色

1、脑功能图谱与行为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本能情绪的脑连接图谱解析;中枢调控外周器官的功能图谱解析;脑疾病的脑图谱变异机制研究;功能连接图谱解析技术研发。

应用光遗传等技术,在本能恐惧行为、情绪情感等脑基本功能的研究中均取得了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

2、脑认知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认知与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和类脑智能技术;神经工程与神经信号处理;脑疾病相关认知功能异常研究。

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型非人类长类自闭症动物模型并揭示其认知和大脑功能性连接障碍。

3、神经发育与退行性脑疾病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神经发育和可塑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诊断和干预策略研究。

中心通过与多个科研机构及临床医院合作,解析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症人群的发病规律,发现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新的工具;发现了外周免疫系统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新关联机制,提出了新的干预策略。

4、基因编辑脑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非人灵长类和啮齿类神经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解析;神经疾病致病机理和干预技术研究;神经分子遗传学工具的开发和应用,跨物种研究皮层进化的原理。

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并繁育多种模拟人类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模型,为研究自闭症、神经退行性等重大脑疾病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对理解脑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脑疾病相关生物医药产业的药物开发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5、内尔神经可塑性诺奖实验室

研究方向:神经可塑性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学习记忆的突触可塑性基础;突触可塑性异常与神经精神疾病如药物成瘾、情感障碍、慢性疼痛等。

依托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诺奖实验室,充分发挥诺奖得主厄温·内尔教授的引领作用,汇聚国内外优势力量,建立高水平的神经可塑性研究实验室,聚焦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神经可塑性发生原理和机制,研究学习记忆基本原理和记忆障碍疾病的干预治疗策略,研究药物成瘾、情感障碍和慢性疼痛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生机制及干预治疗策略。

6、神经系统疾病转化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以脑科学研究和疾病的诊/防/治需求为导向,开发解析神经环路的示踪工具和疾病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关键递送载体;围绕抑郁症、脑中风、癫痫和脑血管病等,揭示致病机制,推进药物和神经调控干预技术研究。

中心已建成国际最全的病毒载体库,拥有多项脑疾病药物及技术的国际专利。研发并建立用于评价和监管基于病毒载体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制剂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并研发小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物。

7、脑信息中心

研究方向:神经突触微观结构与功能机制;神经环路介观联接与活动图谱;神经信息处理原理与类脑计算;光学与电子显微、电生理记录、电化学检测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与合肥微尺度交叉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发展和应用冷冻电子三维断层重构显微、VISoR高速三维同步扫描、高时空精度神经分泌的电生理与电化学检测和药物干预调控等跨学科创新技术,获取和分析神经系统的多尺度结构与活动的海量数据信息,发现认知行为和生理调控的生物机制,揭示神经信息处理的计算原理,进而启发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和脑疾病诊疗技术。

 

三、生命健康学院

2022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力争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在此大环境下,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使命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诚邀天下英才。 

生命健康学院为大学第一批建设六个学院之一。秉持着“持之以恒,探索生命奥秘;严谨审慎,寻求科学真谛”的愿景,生命健康学院从人类健康的发展战略需求出发,融汇国际创新资源,发展生命与健康前沿交叉学科,探索生命与智能的本质,通过教育模式创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与创业领军人才,促进“新医科”发展,服务人类健康。

根据学科定位及专业特色,生命健康学院设置4个系: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系、智能交叉科学中心、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其中,

  • 生物学系聚焦于生物体发生、发展、和疾病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对生命过程的影响,研究生命现象和疾病机理;
  • 神经生物学系着眼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深入研究大脑产生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大脑发育和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 智能交叉科学中心聚焦应用和发展交叉学科方法,解析生物体结构与活动信息,理解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和智能基本原理;
  • 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揭示和理解认知及情感障碍如何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重大流行病和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干预的新技术、新决策研究。

诚聘英才 申报海外优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现诚邀天下英才依托脑所和生命健康学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将为人才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资、充足的科研经费、共享科研平台、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充足的实验空间、扎实的国际合作基础、有力的团队建设支持,全力支持人才开展前沿性、探索性、原创性科学研究! 

申报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8)招聘学科专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理学、心理学、兽医学、病毒学、物理、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工程、光学、人工智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有意向申请者,可将简历发送至以下邮箱,或直接联系相关老师。

陈老师:pan.chen@siat.ac.cn

孙老师:sunjy@siat.ac.cn

李老师:li.ling@siat.ac.cn

材料命名方式为:姓名+专业方向+学院/研究所+海外优青申报

简历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

 

四、人才福利

—期待您的加入—